近日,全新编纂的《汪曾祺散文杂文集》正式出版,这部集结了汪曾祺先生跨越半个世纪创作精华的文集,以“草木春秋”“市井烟火”“故人往事”三大主题,系统呈现了这位“抒情的人道主义者”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。
书中既有《端午的鸭蛋》《昆明的雨》等入选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,通过高邮咸鸭蛋的油润、昆明菌子的鲜香,勾勒出地域文化的味觉记忆;也有《跑警报》《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》等战时记忆,以“空袭警报响起时,联大师生捧着宝珠梨谈天”的细节,展现危难中的温情与豁达。汪曾祺的笔触如手术刀般精准,既能用“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”的诗意描写草木,也能以“我就是要这样香,香得痛痛快快”的率真语言,赋予栀子花以人格魅力。
作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,汪曾祺的散文杂文融合了明清小品文的雅致与民间口语的生动。此次出版新增了早期散佚文章及书信手稿,并附有西南联大师生群像素描,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位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”如何在动荡年代保持“随遇而安”的生活哲学。正如他在《多年父子成兄弟》中所写:“人活着,就得有点兴致。”这部文集恰似一扇窗,透过它,我们得以触摸到一个时代文人骨子里的优雅与坚韧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